华宇娱乐登录发布:
一
我满月不久,奶奶便遽而谢世,让我打小就被无辜扣上了个“克星”的帽儿。原因是奶奶每次抱我,我都哭闹不休,她就叹气说,都遭小孙孙嫌弃了,看来没命活了。迷信一生的她,还真就这样在睡梦中以一场毫无征兆的死印证了一语成谶。背负“罪名”以来,我一直视为“窦娥冤”,恋爱时还与妻提及,她笑着说,欢迎你孝敬我奶奶来“戴罪立功”。其实,不求“洗脱冤屈”,我都要感谢天上掉下个好奶奶。
这个奶奶,是我的读者、“铁杆粉丝”,还和我同一生肖,鸡年春节拉上她二十出头娇嫩如花的亲孙女合影留念,三“鸡”同框,“老母鸡”最是抢眼,谁让她年近百岁还面色红润,仪态清爽,挺着腰杆毫无龙钟之相呢!上年国庆长假,我们一家三口回闽西老家探亲后,妻子提出返程时绕道闽北,说奶奶想坐我们的车来省城小住。远途坐高铁岂不更舒适,前些年奶奶不也是坐火车来的福州和上海?妻说,天机不可泄露,我们“隆重”前去接驾就是。
奶奶耳聪目明,坐在副驾驶座和我一路热聊,每过隧洞还大声报名。欢声笑语中,两个来小时倒显得没了分量,似乎小看了她的承受力。晚饭后,她还挽着我们漫步闽江畔,流连于如水的月华和七彩的霓虹灯下。一天下来,我隐隐知道了妻子所说的“天机”,奶奶或许想多找些机会,向忝为作家的孙女婿细说一通家史吧。
奶奶年岁愈高,其身形和面容就越让我觉得像晚年的文学祖母冰心。忍不住把她的近照在微信朋友圈晒出,引来热烈回应。一位文坛名家特地找来冰心80多岁时的黑白照片,把她们并排在朋友圈晒出,配上几行诗句:“慈眉 生长于处处荆棘/善目 悲悯为重重悲剧/大爱 何须九重悬葛/灵性 总要三生修得/百岁奶奶 活得精致/泥土草根 胜似玉壶珍瓷。”算是为老人勾勒出了一张合乎尺寸的素描。
一位朋友还如是留言:这么清爽干净的百岁老奶奶是怎么修来的呀?!
如同慈眉善目是奶奶和冰心让人一目了然的面相,大爱和灵性也是她们的共性,恰恰应了“相由心生”之说。奶奶的一生,当然是不能和冰心比成就的。她到底是“泥土草根”,她的婚姻和命运,就像闽北城乡随处可见的黄楝树,却以她的一次次顽强,在凄风苦雨中拨开荆棘森森的树叶,为自己,也为相继诞生的孩子们寻找到了一线阳光,修成正果。
二
我一直认为,奶奶是人如其名的范例,叫“童雅仙”的她,一生不失童真,清雅特立,时见仙风道骨。在女子无才便是德的年代,她带着二妹同身为手工业主的父亲抗争,创下了建州府史上姐妹双双进学堂的奇迹。二妹读到初中,渐渐不敌寒窗之苦,退学嫁了有钱人。她坚守学业,继而考上了数百公里外的师范。毕业后,迎着抗战的烽火,辗转数个小学任教,为战时国民教育服务,为抗日救亡尽力。华宇注册
正是这样的执念,让她走进了师范同学张士弼的内心深处。张士弼出生于书香门第,父亲毕业于武昌高等师范(武汉大学前身)外语专业,曾先后在四川、闽南等地任教,25岁跟着北伐军的脚步回到故乡,像那时代的多数知识分子一样,热衷于通过教育“改造国民性”,当过县教育局长,膝下三子皆读书种子。奶奶是19岁披上婚纱的,这年龄放在民国,已是不小了,她二妹的子女都满街跑了呢。她的嫁入,垫高了张家“教育之家”的地位。
爱河里儿女情长,谁都不愿时光飞快流逝。年轻英俊的丈夫和她约定,愿做一头蜗牛,用爱陪着她慢慢走,一直到地老天荒。她感动得落泪,决心“投桃报李”,也做这么一头蜗牛,陪他到海枯石烂。
一诺重千金,“失信”的倒是对方,竟在1963年撒手人寰。那一年,他们才42岁,恰风华正茂,怎就阴阳两隔了?原来有个悲痛的隐情。
新中国初建,他们对教育事业的追求备受倚重。公公是中学骨干教师,双语教学独树一帜;丈夫则当上了小学校长,曾带着自导的师生采茶舞晋京演出;她克服家庭和孩子的拖累,也成为杏坛新秀。和和美美的一家,不意在1957年被反右扩大化撞得摇摇欲坠。有人揭发张士弼在国民党执政时期参加过“三青团”,又牵出其胞弟去台湾当了驻某国“大使”。上纲上线中,他被撤职下放农村劳改,积郁成疾。
那时的政治气候下,她请不到假来照顾丈夫,说要照顾人就不要工作,要工作就不要请假。她很珍惜教师这份职业,也知道只有坚持才有一家人的生活保障,也才有子女的明天。于是咬着牙关,只在节假日来到他身边,深情款款,不离不弃。几重困难压得她喘不过气来,不得已,就把来世不久的小女儿送给了乡下的保姆。
丈夫临终前,放心不下孩子。她就想方设法给早就没了工资的丈夫准备了几块钱,好让他给孩子们人手最后一个红包。还应丈夫的要求,给在场的孩子们每人煮了一枚鸡蛋,自己却把干地瓜丝磨粉做的小丸子当成蛋,远远地吃给丈夫看,好让丈夫和孩子们安心——为了给丈夫和公公治病,连吃个鸡蛋都显得奢侈。
丈夫也放心不下年迈的父母。他们三兄弟中,一个在外地任教,一个在台湾失联,只有他连同家小留在老家。她明白他的意思,抱着他气息奄奄的身子泪如泉涌,答应一定会照顾好公公婆婆,直至为他们养老送终。
以前,丈夫在,哪怕是去了远方,在运动中被插了“白旗”,这个家依然还有隐隐的幸福。现在天缺一角,要她“女娲补天”,上养两老,下育数孩,艰难困苦可想而知,却不料还要接回已寄养在外的小儿子。华宇注册
丈夫失去公职后,一位膝下无嗣的亲戚见他们家庭困顿,主动提出抱养他们的小儿子。不出两年,亲戚夫妻相继病故,小儿子又转手他们的近亲收留,有上顿没下顿。她听后急如星火,为了夺回骨肉抚养权,来回奔波,徒步穿行几十公里的山路。在获胜那刻,她和小儿子抱头痛哭,此情感天动地。
孩子们陆续到了长身体的阶段,三年困难时期“瓜菜代”落下的痕迹清晰可见,僧多粥少,还得一一供他们上学,家里开销日增,往后怕是连清汤寡水的日子也难以为继。有段时间,老人孩子接连生病,她顾此失彼,家里乱得像锅粥。生亦何欢,死亦何苦?有时捧起丈夫遗像,注目那张熟悉的脸庞,她便油然想起过往的约定,想着今日难熬的苦与痛,不禁质问对方,为什么要抛下我们一走了之?以泪洗面、几近崩溃的她,哪里还想做“蜗牛”,只希望时光如白驹过隙,甚至想到自杀,脱离苦海,一走了之。
丈夫入梦,递给她一张写有“忍”字的卡片说,“忍”字心上一把刀,为了这个家必须忍着,一定要守得云开见月明!他还说,愿意在另一个世界多受几重炼狱,为她加福。公公看出了她日益憔悴的身子和恍惚的心事,老泪纵横中,却也有知识分子的开明,主动提出她可另择良家。
轻生和改嫁,都是把久治不愈的公公丢给身体也每况愈下的婆婆,都是又一次的生离死别。这个家还经得起支离破碎吗?到时没人为公公婆婆养老送终,没能让孩子们健康成长,丈夫死不瞑目啊!
痛定思痛后,她也就大梦初醒,小心翼翼地收回轻生之念,对丈夫的思念和对家庭之爱,汇聚成一股坚不可摧的意志:这个家不能散!她舔净伤口的血,藏起曾经的伤痛,知道唯有自己坚强,才能慰藉惶惶不安的二老,也才能教育孩子们自强自立。她又希望做“蜗牛”了,用爱陪着这个家慢慢走。只有在夜深人静时,这只“蜗牛”才悄悄释放自己在风雨中默默忍受的痛苦和伤心。
两年后,公公驾鹤西行,感谢之中留给她的最后一句话是,请照顾好婆婆。自古婆媳半是天敌,挨到1972年去世的婆婆,却至死都没改口:我儿媳是天底下最好的儿媳!
三
如此贤媳良母,自然引人注目。重重的负荷如此不由分说地压上她柔嫩的肩膀,也难免引人同情。她长得温婉大气,为人真诚善良,重要的还是那个时候凤毛麟角的女教师,是故,不乏有男子示好,甚至有意接济。后爸、后妈的角色,史有鉴定,起初也许是好的,但谁能保证在今后不可避免的磕磕碰碰中,能把对方的孩子视如己出?她心里始终有着丈夫的位置,也怕孩子们寄人篱下受委屈,决心押上自己的一生,直到孩子们相继独立。华宇注册
阳光大道从来就不是现成的,天上也从不掉馅饼。对泥土草根而言,所有的愿望和幸福,更得通过努力吃力得来。
在乡村任教的她,渐渐地却看出了一些苗头。农村固然有广阔的天地,但城里毕竟有较好的读书条件,为了孩子们的将来,她打定主意把跟着她下乡读书的儿女,连着户口一个个迁回县城,分别寄放在娘家兄弟姐妹那儿。而她的几位“出事”同事,莫不把子女带到乡村留在身边,受自己连累不说,最后也就在那里落地生根了。城里那个家变得遥不可及,日后还闹出了诸如两地分居、离婚、自杀等悲剧。她让孩子们回城重新落户,何其有远见,数年后知青大军要想进城,已是“难于上青天”。
不妥帖的事一直也没放弃对一介弱女子的纠缠,突如其来地,这个家又风雨飘摇起来。
孩子们那位在外地任教的叔叔,不知如何瞒天过海就把祖宅给卖了。她得知时生米已煮成了熟饭,回到城里的孩子们只能在外寄宿,家无定所。经历多了,她有强大的抗压能力,每遇大事或挫折,她总是处变不惊,甩出一句口头禅:遇事别逃避,天无绝人之路。
她也没去找小叔子理论,争个是非曲直,却求助娘家人帮助赎回祖宅,好让一家人有落脚处,好让三个儿子日后有结婚之地。娘家人对她既怜又爱,更被她的深明大义打动,胞弟慷慨地递上自己卖房所得三百元。她含泪约定:钱只能慢慢还,万一无力偿还,就由她来负责给父亲养老送终。
历经两三年谈判,失地收复,孩子们又有了一个安全的港湾,在这里繁衍生息。她一边几元几角地慢慢还钱,一边提醒孩子们如何感恩。她说到做到,在父亲因为续弦病故而无法自理生活时,已还清娘家借款的她,毅然接到家里亲自服侍。父亲九十高龄离世时,叫着她的小名泪水涟涟地说,这些年要不是你,我活不到今天,菩萨都会保佑你长命百岁。
祖宅的买卖风波并没让她记恨,甚至小叔子落难遭单位外调时,她也没说他半句坏话,还死死地压住这桩“崽卖爷田”之事。面对孩子们的不解,她说,你们的叔叔当时主要是太困难,婶婶瘫痪在床,没钱治病,才出此下策。她早早原谅了这位小叔子,主动恢复来往,还不时叮嘱孩子们到外地看望。她对亲情和手足之情的珍惜,在娘家和夫家都留下了一段佳话。
年过半百那年,她带学生参加劳动时,不幸摔断右手,提前退休。从教三十多年,桃李满天下,逢年过节总有学生相约前来看望,感恩之情溢于言表。
她犹如一只守更的“老母鸡”,不仅守护着这个家人丁兴旺,还让“教育之家”的招牌越发闪亮。潜移默化中,长子(也就是我的岳父)选读了师范并成了人民教师,当上了小学校长,还“门当户对”地娶了教师叶瑶卿(也就是我岳母)为妻。高考恢复时,她鼓励当小学教师的长女报考,还说你们兄弟姐妹没一个人上大学,我心有不甘!受此激将,已有身孕的长女边带娃边工作边补习,把原本想买金项链的钱用来交学费上了大学。毕业时,她看着证书上“大学”两字,眉开眼笑,无比满足。经她频频吹风,老三老四在自学考试的路上坚持不懈,先后改变了命运。华宇注册
几个孩子中,最让她内疚的是从小寄养在乡下的小女儿。没娘的孩子像根草,这个离开娘亲视线的女儿,一生波折,甚是不幸——婚后初为人母不久,丈夫在一次下煤窑时给压没了。她心如刀绞,像是犯了“弃女罪”,是自己把女儿推向了火坑。她打破此前和收养方达成的不再主动联系的口头协议,找到已被岁月的风雨雕刻成村姑的女儿,恳求她回来,再苦再难也要养活她和自幼失怙的孩子。
小女儿却继承了她刚强和宽以待人的基因,懂得生母的爱和不易,也决心以生母为榜样,自强不息,孝敬养父母和公公婆婆。好人有好报,几年后,这个人见人夸的村姑,和一位敬慕她人品的后生另组了幸福之家。
瓜瓞绵绵中,几乎每个家庭都出了教育工作者,有的家还有三四位。从县里到县外,从省里到省外,从大学、中小学到幼儿园,五代人下来超过了部队一个班。
四
我和妻子恋爱期间,几家人和奶奶还同住那栋失而复得的祖宅里,给我印象最深的是墙壁上挂着“模范家庭”奖状,鲜红的大印赫然在目。这是奶奶退休二十年后依然带头挣下的金杯,更是口碑。
模范,不只是因为“教育之家”,还因为勤俭孝悌、家和邻睦、助人为乐、健康向上的家风。无疑的,这除了奶奶的基因遗传,更多的还受着她在日常生活中的言传身教。
妻子小时最常见的情景是,奶奶坐在老宅门口,给孩子们缝补整筐的衣物,以备开学之用。奶奶每每都要在孙辈们的耳边絮叨,今天提爷爷当年名冠全县的学问,明天夸说大姨婆女儿小小年纪就考上了名牌大学,末了总要号召好好学习。过上一段,就要重复传递正能量,“润物细无声”。
让妻最感动的是高考那年,祖孙抵足同眠,约定早上六点起床攻读。她如果因故没按时起床,奶奶便擎出杀手锏——像母鸡那般“咯咯咯”地唠叨。一分钟不见效,就两分钟、三分钟,逼得想偶尔放松、适度偷懒的高考生只能乖乖就范。妻子是张家孙辈中第一个正牌大学生,学的又是教育,足以让大学情结、教育情怀始终未泯的奶奶心花怒放。华宇注册
那些年,每有孙辈考上中学,奶奶总要买书包等学习用品甚至自行车来奖励。一位孙女头戴医学博士帽毕业那年,她自豪中还拿出节俭下来的一笔钱,一口气订购了五件金器,连带奖励五位先后考上大学的孙辈。对第四代的学习,奶奶不仅语重心长地像冰心当年那样“三寄小读者”,还一如既往地督促。
奶奶对家的看重,对爱情和亲情的守护,让这个已然繁衍了四十多口的家族,非但没出现一起离婚,各成员之间还和衷共济、互帮互助。妻回娘家时,仍喜欢像小时那样依偎着奶奶睡,总有聊不完的话题。曾听奶奶说这辈子最愧疚最对不起的人就是小姑,边说边哽咽。妻问小姑对此是否有恨。小姑说,奶奶42岁守寡拿着微薄工资,一人扛起一个家,一扛就是一辈子,已够伟大,倒惭愧自己没能帮上忙呢。小姑认祖归宗后对生母的孝敬,让人感慨不已。
妻生娃那当儿,岳父还没退休,岳母又处在更年期,热心的奶奶便请小姑帮助。从未出过远门的小姑二话不说,放下农村的活便来到福州,精心照顾妻子坐月子。小姑回家时,我塞给她一沓钱,她怎么也不收,说为钱则不来。小姑的身上有奶奶的影子。
奶奶也并不是没个疾病的福将,一如生活的重担曾拼命地压来,自半百之年摔断手臂后,也曾几次进出医院。儿子媳妇、女儿女婿,连同下一代人,莫不“如临大敌”,纷纷从四面八方涌向医院或家里,伺候护理的、送饭的、削水果的、买各种补品的、捏脚捶背的、找寻人血白蛋白的,各有表现,无限宝贝。医生护士们看在眼里,都情不自禁地称说老人福气盈门,家风优良。
五
上世纪末一场百年未遇的大水之后,张家祖宅损毁良多,虽经修复,不复如初。接着,孩子们先后搬入各自新房。长孙后来买了别墅,为了孝敬奶奶,让她安度晚年,有心提前装修,还带着全家驱车前来老宅接驾。
奶奶不拂后辈的美意,却也流露出了对老宅的无限留恋——那可是她结婚生子的地方,那也是她千辛万苦“收复”的财产,那里有她无穷无尽的念想和情感寄托。有好长一段时间,她情愿独守祖宅。
那些年每到丈夫忌日,她总要和老宅照片中的那个人对话:你看到了吧,我可是超额完成了你托付的重任,把孩子们带大了,还拉起了一支大队伍,你还满意吧?照片中的丈夫微笑着,含情脉脉地看着她,在时空中倾听她的心声心语:我没骗你吧,这些年我的爱还真像一头蜗牛,陪着这个家慢慢走,走向辽阔无边……
她晚年最大的悲戚,是长媳(我岳母)的病故,那是她这些年在张家送别的唯一一位晚辈至亲。如同当初对待自家婆婆一样,她和几个儿媳妇也都情同母女。长媳查出晚期癌症后,奶奶流了一夜的泪,第二天和大姑到庙里烧香,恳求菩萨将自己的寿命减十岁加给孝顺的长媳,说她尝过失伴的痛苦和寂寞,不希望儿子重复自己当年的苦命。她声泪俱下,听得大姑一旁失声痛哭。华宇注册
长媳过世后的第一个中元节,奶奶特地请上其娘家人来家相聚,在再三称说长媳的贤惠时,也再三致歉没能照顾好她。如此情真意切,让长媳娘家人莫不感动涕零。她上尊父母公婆,下亲儿孙四代,左敬邻里乡亲,右重八方亲戚的懿德风范,犹如当地有名的“福茅”酒,香气四溢。
老宅,不仅是她寄托相思的地方,也是教育孩子慎终追远的场所。几十年来,每过春节,她都要自己出钱,并亲力亲为,早早准备好纸钱、香烛等,头天就摆上祖先灵位牌,备好水酒和水果、点心乃至洗脸水等,等着子孙后代像候鸟般回来。祭拜仪式按长幼顺序进行,完后一大家子便聚在堂屋吃饭,她端坐中间满脸含笑,这个情景至今留在儿孙们的脑海中。
如同老母鸡疼爱自己的每个鸡子,她从不嫌弃自己的子孙。小儿子中风后,她隔三岔五看望、护理、送补品,鼓励他战胜自己,命令他一定要在自己有生之年站给她看。当小儿子闪着泪花站起时,一向坚强的她却像个委屈的孩子,抱住他伤心痛哭。是啊,谁知道为娘那段时间的牵肠挂肚呀!长子丧偶后,她怜爱有加,到其他子女家住不上三五天,一颗心就落在了他身上,急着回去陪伴,相依为命。长子住院开刀,她一听就急,要上医院陪护,并支付费用,经多方劝说才罢,却千叮咛万嘱咐,三天两头就向我们打听病情。
长子出院后,细心的她,看到他习惯从后院上街买菜,而后院走道不是积下落叶就是长出杂草,担心儿子进出时滑倒或被绊倒,就趁家人都外出时,扫完落叶再拔草。举手之劳对高龄老人充满了危险系数,走道上还有好几层台阶呢,万一没走稳或摔倒怎么办?她嘴里诺诺,却屡屡重犯,可怜天下父母心!
六
我渐渐地明白过来,奶奶执意要坐我的车来福州,也是想陪伴无意再婚的长子散心。母子相依之情,往往一个举动,就可以此时无声胜有声。
奶奶过完重阳节回家不久,在家门口坐等长子买菜回屋时,不慎跌倒,造成左腿骨裂,住了个把星期医院。接家静养时,长孙夫妻专门请来个保姆,帮她按摩并料理起居。保姆笑纳高薪,却难耐寂寞,一个来月就提前走人。那晚年轻的长孙媳不放心奶奶一人睡,抱了被子准备下楼陪寝,推开房间,却见公公早就陪着奶奶酣然入梦了,真是母子连心啊!她顿时泪落如雨。久而久之,长孙媳担心累坏公公,总是自己来给奶奶擦洗身子,毫不嫌弃。奶奶为了不让我们担忧,不时通过视频来个现场直播,脸上总是笑意盎然。谁都不晓得她伤痛如何,却从她的言谈举止中感受到了一份深沉之爱。在亲人们的悉心呵护下,这个在苦难岁月中练就身体底子的老人,没有传统说法中的伤筋动骨一百天,两个月后便借着助力器可以慢慢行走了,心情畅快地张罗开了猪年春节的百岁寿庆。华宇注册
万寿无疆只是神话,我们心知肚明,这样的百岁老人到底是看一次少一次了。后辈们都想着在她有生之年多尽孝道。我就想给她做一篇纪传体文字,特地以微信群为平台,发动四代人“同堂”忆叙。
过往的回忆多半是苦涩的,但这一剂剂苦却帮助后人成长。回过头看,却也充盈着伟大的母爱、向往的温馨和珍贵的幸福。很多长辈含着泪水忆昔,也看得后辈们泪水盈眶,表示往后一定珍惜身边的亲人,爱他们、懂他们。大家甚至感谢我创造了这么个可以贴心交流和彼此表白的机会,“让我们有机会好好想想上一辈,感恩她的辛劳与付出!”
奶奶的事三天三夜都讲不完。她虽守寡半生,却以泥土草根的百年之爱筑起四代同堂,谁言不胜似玉壶珍瓷呢!需要问她长寿的秘诀吗?!呵呵,我怕是已经泄露了“天机”。
作者简介
钟兆云,出生于福建武平,15岁开始发表习作,迄今已有1800余万字作品在海内外问世,代表作有《辜鸿铭》(三卷本)《刘亚楼上将》《农民知己邓子恢》《国之大殇》《我的国籍我的血》《乡亲们》等40余部,曾获首届中国人民解放军图书奖、首届华侨文学奖、中国传记文学优秀作品奖、福建省政府社科奖、百花奖、福建省文学奖等。有长篇电视连续剧在中央电视台播出。
系中国作家协会会员、中国报告文学学会理事、福建省作协副主席、福建省传记文学学会创会会长。福建省高校思政理论课特聘教授。
出席过全国第五届青创会、全国第八届和九届作家代表大会。
华宇娱乐平台注册:www.hypthy.com